四川大学 当前位置:四川大学 > 正文

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 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浏览次数:86       来源: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干部培训是该校为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加强党的建设,推动事业发展而设立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通过系统的培训课程和实践锻炼,提升干部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以下是干部培训网整编《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 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详情——

image.png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总书记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云冈石窟坐落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16公里的武周山南麓,创建于距今1500年左右的北魏时期。无论是开凿技艺还是开凿内容,云冈石窟都处处体现着民族交融的历史内涵,是中外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佛教艺术与石刻艺术相融合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充分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刻历史内涵,对于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

云冈石窟是北方游牧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交往碰撞的璀璨星火。中华文明就是在各民族的交往中孕育而生的,中华民族也是汉民族与其他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相互融合形成的。公元386年,鲜卑族拓跋氏在北方部落中崛起,史称北魏。为了学习更为先进的汉制,公元398年,北魏统治者拓跋珪将都城从草原地带的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迁到与农耕文明接壤的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先后吞并后燕、夏国、北燕、北凉等国,实现了北方的统一。伴随着北魏的社稷版图向中原延伸,北方游牧民族同中原汉族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也愈发密切,平城渐成一座驼队相望、商贾攘攘的繁华都市。城中建筑风格胡汉兼备、别具一格。这一民族交往的盛况在云冈石窟造像中被永久雕刻。如在第6、12、16窟中,胡人商队客串在佛经故事里,反映出当时各民族间频繁的贸易往来;第38窟北侧壁面上的浮雕生动还原了胡汉百姓一同观赏杂技表演的热闹场景。透过云冈石窟,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明在交往中碰撞出新的光彩,这一文明之光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丰富了中华文明的脉络。

云冈石窟是东方华夏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有力印证。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总书记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云冈石窟的斧痕里记载着千百年前中外文化交流的足迹。北魏平城作为北朝丝绸之路东端的大都会,以其开放多元的文明魅力吸引了众多异邦统治者派遣使者瞻仰学习。尤其是在礼帝为佛、神化人主思维以及西风东渐背景下,平城迅速成为胡商梵僧云集之地,印度佛教造像之风也经由西域诸国传至平城。作为西来像法在中华大地上绽放的第一朵奇葩,云冈石窟一改葱岭以东石窟寺泥塑、壁画、木雕为主的艺术模式,直接比照印度的大型石窟建筑,在东方首次营造出气势磅礴的全石雕性质的佛教石窟群。在整体风格上直接比照印度大型石窟建筑,同时又广泛吸收中外造像艺术精华,兼容并蓄,融会贯通,是我国早期佛教艺术的集大成者。云冈石窟的造像题材也十分丰富多元,在石窟壁面上生动地再现了“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的壮观场面。北魏文化、中原文化、游牧文化、宗教文化等在云冈石窟得到了融会贯通,正是多种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交流互鉴,才滋养出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云冈石窟就像一本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史书,在我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愈发传递出中华历史脉络深处的智慧与力量。

云冈石窟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相互交融的历史丰碑。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不同文明相互交融是文明发展进步的动力。北魏鲜卑族以大无畏的改革气魄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政治上广纳汉人贤士、设立汉人官制;经济上重新分配土地,劝课农耕;文化上重视儒家经典,修建太学祭祀孔子,一系列的汉化政策深刻改变了北魏社会,北魏的生产方式由畜牧业逐渐过渡到农业,胡汉通婚更是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延续。在此基础上,行汉制、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北方游牧文明一步步融入中原农耕文明。云冈石窟的开凿样式从早期的外来风格,到中期的云冈风格,至晚期又吸收了南朝风格,我们从云冈石窟造像的演进过程亦可窥见民族融合的印痕。石窟前后期造像风格迥异的背后是民族走向交融的最好印证。在不断借鉴与融合中,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的各民族谱写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壮丽篇章。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作为中华文明这一突出特性的生动缩影,云冈石窟以恢宏大气、兼容并包的姿态,巍峨矗立于武周山麓,跨越千年历史风尘,仍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焕发着勃勃生机,闪耀着熠熠光辉。讲好云冈故事,深挖云冈石窟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亦是传承与发扬好中华优秀文明成果的时代命题。


以上是《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 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本文作者单位为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干部培训时政资料请关注【新闻中心】-【时政要闻】。

0.178431s